日,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發佈了一個報告,稱中國通過向亞太地區的16個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為自己謀取戰略優勢。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分人在用他們熟悉的思維方式揣測中國政府開展對外援助和對外合作時的考慮和立場。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這類莫名其妙的非議折射出的正是一種自己幹不了還不許別人幹的狹隘心態。所幸,國際輿論中不乏理性聲音。

力度不斷加強

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發展中國家,在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向經濟困難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資料顯示,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各類人員1200多萬人次,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其中700多人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以2014年為例,中國對外援助中,無償援助占比36%,無息貸款占比8.1%,優惠貸款55.2%,並且含有物資、資金、設備、技術、工程、人員培訓等多種形式。2008年以來,中國連續多年成為最不發達國家第一大出口市場,吸收最不發達國家約23%的產品出口。

著中國實力的增強,中國的對外合作,包括經濟、金融領域的合作,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國《外交官》雜誌網站近日發文稱,中國對非洲的醫療支援可以追溯到1963年,當時阿爾及利亞剛剛獲得獨立,中國的醫療隊就趕到了那裡。在最近10年,中國對非醫療援助的力度一直在加強。

國在拉美的活動也成為美媒關注重點。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拉丁美洲目前是中國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僅次於亞洲。中國是拉丁美洲三個最大經濟體——巴西、智利和秘魯的最大交易夥伴。文章指出,中國的軟實力也許在阿根廷南部的聖克魯斯省最清晰可見。這片未開發的巴塔哥尼亞地帶有冰川湖,現在這裡也有了中國製造的推土機和起重機。這些機器正在聖德魯茲河附近挖掘,以修建兩座水電站。大壩建成後,所發的電將滿足阿根廷5%的能源需求,並為當地提供大約5000個就業崗位。

合作有益當地

美國的援助不同,中國公開表示,提供援助時不會干涉別國內政。美國《外交官》雜誌網站文章同時指出,中國在非洲進行大規模的醫療援助,是中國在非洲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國《紐約時報》在報導中國與阿根廷的合作項目時也指出,與世界銀行和泛美開發銀行不同的是,中國並沒有在這些貸款上附加短期條件,也不推動緊縮措施。

國《福布斯》雜誌也曾刊文指出,與歐美國家對外援助不同的是,中國對外援助中看重的是相關項目要使雙方受益。外界常渲染個別國家可能對中國在發起援助投資攻勢後“控制”其自然資源有所怨言。但在2000年以來接受中國援助的140個國家中,人們並未聽說大多數國家抱怨。例如,中國對柬埔寨的援助不僅促進雙邊貿易的增長,還使更多企業參與其中。中國需要外國市場以實現增長,而柬企業能借助外國投資迅速壯大。

國《華盛頓郵報》網站日前刊發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中非研究項目負責人黛博拉·布羅伊蒂加姆的文章指出,在非洲,中國貸款正在提供一種有益服務:為非洲嚴重的基礎設施缺口提供資金。在非洲大陸,有超過6億人用不上電,而40%的中國貸款用於發電和輸電。另有30%用於令非洲正陷入崩潰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實現現代化。而且,中國的貸款利率通常較低,並且償還週期較長。此外,對中國在非專案的就業情況進行的調查屢次顯示,實際上有3/4甚至更多的工人是當地人。

優化援助方式

國不僅積極踐行對外援助,幫助受援國實現發展目標;也在根據受援國的不同實際需求優化援助方式,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關係。當前,中國發展進入新時期,“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化公共產品的外部運作,賦予了中國外交、國際合作與對外援助新的使命。

國外交學者網站報導就把焦點投向了中國創建的多邊機構。報導指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為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貸款。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是打造橫跨歐亞地區的陸上和海上線路,旨在改善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基礎設施網路,以促進經濟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提供的援助尤其針對的是這些貿易路線沿線的國家,比如緬甸和印尼。正如亞投行一樣,“一帶一路”倡議將改善亞洲國家的發展狀況。

4月18日,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正式成立。此舉引發廣泛關注。外媒紛紛指出,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發展新階段背景下,將對外援助提升至更高層級的外交佈局,是展現新時期中國大國責任和擔當的一張名片。

國《華盛頓郵報》發文稱,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展現了中國的雄心,它將更有效地突出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英國《泰晤士報》也表示,中國建立負責對外援助的新機構,是優化對外援助工作、提升全球影響力的有力舉措。

性的西方媒體說的很清楚,中國進行對外援助,是在積極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來源:一帶一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