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與中國的雙邊關係長期建立在友好和互信基礎上,雖然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羅中關係的基本原則使得兩國關係保持持續發展。雖然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但羅馬尼亞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在過去的10年始終處於上升階段。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4年羅馬尼亞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為38.7億美元,增長18.2%。中國是羅馬尼亞排名第23位的出口目的地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

一、羅馬尼亞國內政治概況

羅馬尼亞從地緣政治上屬於東歐國家,其國境西側分別與匈牙利和塞爾維亞接壤,南接保加利亞,北側為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東側有一段黑海海岸線。羅馬尼亞目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並已於2007年1月1日加入歐洲聯盟。

羅馬尼亞周邊衛星圖

1989年12月22日的羅馬尼亞革命後,齊奧塞斯庫獨裁政權被推翻,救國陣線委員會隨後接管了國家的一切權力,將國名由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羅馬尼亞,新的羅馬尼亞民選政府開始逐漸修改國家的政治路線,成為社會民主主義國家。與其他中東歐轉軌國家不同,羅馬尼亞作為其中唯一以暴力形式完成整體轉軌的國家,其政黨政治的演變具有很強的「突變性」。然而,巨變後的羅馬尼亞在確立新的政黨體制方面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總體上看,1989年至今,羅馬尼亞從結束了高度集中的一黨制並轉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多黨政治體制,期間經歷了混亂的多黨制創立初期以及各個不同政治意識形態取向政黨的分化組合,1996年《政黨法》的頒布和實施標誌著羅馬尼亞多黨制政治體系開始逐步走向正規。

如今的羅馬尼亞是一個半總統制民主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總理為政府首腦。羅馬尼亞政府具有行政權,立法權同屬國會與政府,司法權獨立於行政與立法機構。其中,羅馬尼亞國會實行兩院制,上院為參議院,下院為眾議院,參眾兩院議員四年一屆經選舉產生,總統選舉週期為五年,總理由總統任命,內閣人員再由總理任命,並需經議會通過。1989年12月羅馬尼亞革命後,幾經分化組合,形成了現多黨制體系下的幾個主要政黨,主要包括救國陣線、國家農民-基督教民主黨、國家自由黨、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羅馬尼亞匈牙利族民主聯盟和社會主義勞動黨。作為世俗國家,羅馬尼亞並無國教,境內多數人信奉羅馬尼亞東正教,少數人信奉羅馬天主教與新教。根據2014年最新的人口統計,羅馬尼亞擁有21,640,168的人口,在其人口構成中,羅馬尼亞人佔了全國人口的84.1%,匈牙利人佔了5.4%,此外,羅馬尼亞還居住著一定數量的羅姆人(數據來源:World Population Review)。

二、羅馬尼亞與中國關係及雙邊貿易投資概況

自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始終與羅馬尼亞歷屆政府保持著友好合作關係。在對華關係上,羅馬尼亞歷屆政府始終奉行「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在上個世紀70年代,積極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同時,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在各國際組織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2004年,中羅兩國關係被提升為「全面友好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與羅馬尼亞的經貿往來始於上世紀50年代,此後兩國的雙邊貿易始終持續穩定發展。根據相關統計,中羅兩國雙邊貿易額在2013年達到32.7億美元。其中,羅馬尼亞在近年的對華貿易中呈現出逆差增大的趨勢。從歷史上看,在20世紀60、70年代,為鞏固兩國間的政治聯繫,中國對羅馬尼亞實行了較大規模的機械製造廠援助建設。這一基於政治關係展開的對羅援助也進一步打開了中國未來對羅馬尼亞在各類製造業、加工行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投資。

進入21世紀,由於歐元區爆發歐債危機,傳統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內經濟開始逐步陷入危機,其投資周邊國家的能力也有所削弱,從客觀上推動了中國企業加強了對中東歐市場的投資力度。根據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等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隊羅馬尼亞的直接投資呈穩步上升的狀態。同時,根據中國外交部、商務部發佈的《對外投資國別產業導向目錄》顯示,羅馬尼亞在歐盟27國中對中國投資的吸引力排名第二,僅次於德國,其主要吸引中國投資者的領域集中於工業與服務業。近年來,中國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對羅馬尼亞的投資成果喜人,諸如華為在內的大型技術企業均將羅馬尼亞視為中東歐的重要市場之一,高科技領域的對外投資成果同時可以被視為中國出口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契機。

2008-2012中羅雙邊貿易額

三、中國在羅馬尼亞地區投資政治風險

由於黑海地區重要且複雜的地緣政治結構、羅馬尼亞周邊局勢的不穩定性以及羅馬尼亞國家轉型的特殊性,其國內仍有出現政治風險的可能性。可能出現的政治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類:

1、周邊局勢的不穩定性和區域局勢的複雜性可能影響羅馬尼亞國內政治社會的穩定。羅馬尼亞北側與烏克蘭接壤,自2014年來,烏克蘭國內爆發了舉世矚目的政治危機,羅馬尼亞外長科爾泰勒安(Titus Corlatean)曾表示,烏克蘭局勢已經對國際和區域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並要求北約軍隊進駐羅馬尼亞。作為西方和俄羅斯博弈的關鍵地帶,羅馬尼亞國內各個政治派別亦可能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驅動而爆發一些潛在的政治危機。

2、羅馬尼亞國內政治轉型與政治腐敗可能對國家整體的政治生態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儘管經歷了20多年劇烈的政治和經濟轉型,羅馬尼亞國內的制度建設,尤其是法制建設仍然缺乏完備的制度規範和有效的法律約束力。包括羅馬尼亞前總理納斯塔賽在內的多名高級別官員均受到了各類腐敗問題的指控。事實上,在舊的政治秩序和新的政治體系對接過程中,政治經濟領域腐敗問題的出現有其客觀性,然而這一既有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外國投資者對公平與法治環境的期待,並很有可能在現實中阻礙中國企業在部分高收益行業的投資進度。

3、東歐、中亞等地區複雜的政治局勢以及黑海地區的各類民族運動使部分難民湧入羅馬尼亞,甚至有恐怖分子與組織牽涉其中。烏茲別克斯坦曾公開表示,該國逃亡羅馬尼亞的難民中存在恐怖分子,他們大多屬於極端宗教組織的成員。恐怖分子存在的可能性為羅馬尼亞本身相對欠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又增加了某種不確定性。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對象國國內安全成本的上升可能促使其重新考慮對外投資的收益與產出比,並更加謹慎選擇投資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