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歐洲所、中國歐洲學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日前在北京舉辦中歐大使論壇,就歐洲形勢與中歐關係舉行研討。會上發表的《歐洲發展報告》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處於轉型以來的最好階段,雙方行業領域的合作機制不斷豐富,投資合作方興未艾,地方合作和第三方合作迅速興起,「16+1」合作前景看好。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和中東歐關係已步入雙方戰略全面對接新階段。隨著中國—中東歐國家中期合作規劃的確定,雙方合作突出了長期性,合作範圍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深化、方式和工具不斷豐富,打造了中歐合作的新亮點。社科院歐洲所中東歐問題專家馬駿馳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國家主席對塞爾維亞和波蘭的訪問,大大提升了中東歐國家政府和民眾對中國的好感,推動了中國對整個中東歐國家的互利合作關係,在該地區促進了「以雙邊帶多邊,以多邊促雙邊」的良性互動。

在行業領域合作機制方面,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通過經貿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國家協調員會議、經貿部長級會議、地方領導人會議等平台,推動「16+1」合作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旅遊、投資促進、農業、基建、物流、智庫等各種行業協會協調機制和交流平台的建設,體現了「16+1」合作深度和廣度的不斷提升,相關機構在各自行業領域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走向深入。

隨著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全面鋪開,雙方投資合作也進入了新階段。中國企業投資中東歐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中國在中東歐國家的投資出現明顯增長,其中尤以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國家增長顯著。中國投資中東歐有很大的潛力,中國正成為中東歐地區重要的利益相關方。

目前,中國與中東歐間的地方合作越來越多,極大地推動了亞歐大陸貿易的互聯互通。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中東歐國家間的地方合作得到了極大的推動。目前從中國西部省區市到歐洲已經開通了十多條鐵路貨運專線,這些線路均途經中東歐國家,尤其是波蘭。部分運輸線路以中東歐國家為終點站,還有更多的貨運線路以西歐國家為終點站。中東歐國家已經逐漸成為中歐物流大通道中的中轉站。

同時,第三方合作異軍突起。目前,第三方合作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一個新現象、新事物,不僅為中國—中東歐合作開闢了新的空間和途徑,而且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去年舉辦的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上,奧地利、希臘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第三方受邀參會,表明第三方在「16+1」合作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來,社科院歐洲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的經濟合作潛力巨大,雙方在以下四個方面合作空間巨大。一是推進互聯互通建設,建設好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二是打造產能合作新樣板,探討依託亞得里亞海、波羅的海及黑海港口的「三海港區合作」;三是不斷創新和拓寬投融資合作方式,探討設立「16+1」金融公司;四是以農業等領域為突破口,促進貿易投資雙增長。

來源:經濟日報